2. 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現為對皮膚粘膜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紅、眼癢、流淚、咽喉干燥發癢、噴嚏、咳嗽以及胸悶等,長期接觸還可引起神經衰弱癥狀。
甲醛經呼吸系統吸入體內對體質較弱的婦女、兒童、老人和孕婦危害極大,容易導致孕婦流產、胎兒畸形、兒童白血病等。對于甲醛的致癌性,動物實驗(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致癌性評論)結果顯示為陽性,國內外已知研究均表明長期吸入甲醛蒸氣可引起嚙齒類動物鼻腔鱗狀上皮細胞癌。但是甲醛對人類的致癌性一直存有爭議,直至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于2014年8月8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才明確指出:甲醛是一種人類致癌物(詳見:Review of the Formaldehyde Assessment in the NationalToxicology Program 12th Report on Carcinogens)。
其實早在2011年,美國國家毒理學項目(The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簡稱NTP )公布的致癌物質報告就已經將甲醛列入“已知的人類致癌物”清單。為了應對某些企業對此清單的異議,美國國會要求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對于NTP的評估結果進行詳細核查。國會的決定促使NRC開展了自己獨立的甲醛評估研究工作,研究結果表明確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NTP研究報告中得出的結論:甲醛和人類癌癥之間的確存在關聯性。這樣的結論提醒人們,應盡可能的遠離甲醛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