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高告訴大家:光觸媒除甲醛時靠譜的。
如果不靠譜,為什么甲醛清除劑產品,其中光觸媒占多數,因為從原理上來看,它更有優勢,贏得了大多數人的認同。
好多產品在不是在宣稱自己有除甲醛作用時,就會“請出光觸媒”嗎?
例如,一些凈化器,稱機器內部添加了光觸媒模塊,還有一些超強的硅藻泥也說其中添加了光觸媒?磥砉庥|媒應該是清除劑里的明星產品了。
二、那么就來仔細了解一下光觸媒:
光觸媒的定義:光觸媒就是光催化劑,廣義的光觸媒指一類具有光催化性能的半導體材料,而狹義的光觸媒就是指納米二氧化鈦。
光觸媒材料主要有:納米TiO2、ZnO、CdS、WO3、Fe2O3、PbS、SnO2、ZnS、SrTiO3、SiO2等。在所有的光觸媒材料中,納米二氧化鈦不僅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且具有耐酸堿腐蝕、耐化學腐蝕、無毒等優點,價格也適中,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所以,目前常用的光觸媒都是二氧化鈦。
無論是從理論科學根據(文獻報道、實驗結果)和實際應用(空氣治理行業多數使用光觸媒并得到了較好的效果)中來看,光觸媒可以分解甲醛及其他污染物的作用時肯定的,不容置疑的。
其分解甲醛的原理如下:
3、但是大家肯定就會問到“聽說光觸媒只有在紫外線照射下才能達到分解甲醛的的目的?” 對,這個說法是目前空氣治理有關行業與光觸媒競爭的“慣用說法”,可是這個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起初的光觸媒確實是這樣的,只能被紫外線光照激發,可是那已經是七十年代的產品了。
隨著時代發展,大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光觸媒也被廣大環保人士所看好,從而一直在更新換代。
所以,現在的光觸媒產品很多都已經通過摻雜貴金屬離子等一系列改進克服了以上的弊端。
三、今天主要給大家講以下我們所使用的【P-25+】系列產品。
光觸媒最早發明于日本,主要成份為二氧化鈦,后來在國際上以德國的P-25最為先進,而近幾年來美國又在德國P-25的基礎上添加了納米銀離子及U型抗菌劑,被稱作P-25+在成分和工藝上達到了國際最領先的水平。
P-25+和普通光觸媒的區別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1、【粒徑不同】相比于普通光觸媒:P-25+粒徑在10納米左右;而粒徑小,接觸面大,催化效果就好很多;
2、【晶型不同】:二氧化鈦主要有銳鈦型(Anatase),金紅石型(Rutile)及板鈦型(Brookite)三種晶體結構,其中:板鈦型晶體穩定性差,一般認為不具備光催化活性。
而P-25就是銳鈦礦晶和金紅石晶混合相的二氧化鈦,光催化性能良好。
3、【成分不同】:P-25+系列產品中加入了納米活性銀離子(Ag+),它不僅拓展了激發此光催化反應的光照波長,可以吸收任意波長的光照(避免了只有在紫外線照射下才能進行光催化反應的弊端);
還可以產生光致作用,在白天有光時儲存光能,夜晚無光時釋放熒光保證催化氧化分解反應的進行,從而保障24小時持續凈化空氣。
講了這么多就是要告訴大家,其實每個行業都在發展進步,而光觸媒是大家公認的無毒無害產品,那么空氣治理相關專業人士肯定會抓住這個產品進行更新、升級,使它更完美,從而產生效益。
對于那些必須在紫外線照射下才能分解甲醛的說法,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而為什么這個說法“經久不衰”呢?主要是空氣治理相關行業之間的競爭吧,大家都是要找出對方的弱點,從而顯示出自己的優點(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避免的)。
推薦文章:《光觸媒除甲醛技術優勢》